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海东市乐都区下营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境内山大沟深。这些年,这里的群众因地制宜,勤劳致富,依靠种养殖业,奔向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海永元如今是上营村小有名气的养殖户,可在5年前,他却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刚被认定为‘贫困户’时,我心里很不安。我有手有脚,怎么就成了贫困户?”海永元说,在跟家人商量后,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主动作为,靠自己的努力摘下贫困户的“帽子”。经过家庭会议反复商量,他决定承包村里的撂荒地发展种植业。
说干就干,他通过“”贷款贷了5万元,承包了村里20多亩地,种植小麦、青稞、油菜等作物,并购买了收割机和脱粒机,自己种自己收。经过不懈努力,每年通过种植业就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外出务工、扶贫政策的相关补助等,家中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左右,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1万元左右。
如今,海永元一家人通过辛勤劳作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不仅成功脱贫,还还清了所有的贷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准备过完年再通过‘’贷款买一些羊,发展养殖业,争取明年给家里换一台大彩电。”
跟着上营村“第一书记”王永生的步伐,记者来到了云尕桑尖措的家中。一进门,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原来,云尕桑尖措和妻子正在烙馍馍,准备着午饭。今年,云尕桑尖措在好朋友云仁增的带动下,通过“”贷款的5万元,购买了8头牛。“在这之前我在工地上打工,大多时候都在外地,照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云尕桑尖措告诉记者,目前家里的7头牛都怀孕了,这个月底就有两头小牛犊要出生。等来年3月,所有牛都会生下小牛犊,等这些小牛犊都出栏后可以收入8万余元。他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更有信心更有干劲,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同样靠养殖脱贫摘帽的还有白土庄村的田洛桑多旦。曾经,因家有患有肿瘤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由于要照顾家人无法外出打工,田洛桑多旦在担任护林员的同时下定决心搞养殖。年在全乡实施的到户产业项目中,他共饲养了12头猪,每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今年出栏了5头,计划年底将剩余的7头卖掉,明年再扩大养殖规模。”田洛桑多旦说,“现在的好日子是党的好政策加上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在医保政策下,近几年妻子病情也有了好转,我也更有精力和信心,去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了。”
近年来,下营乡持续加强政策宣传与扶持,为脱贫户既出点子又壮胆子,鼓励贫困户借用“”贷款发展种养殖业。村民通过规模养殖,年增收达到2万元以上,最高的超过10万元。通过扶贫政策的落实,实现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稳定收入等硬性指标,实现了扶贫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庄严承诺。年下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