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州市高铁站西侧,西塞山支脉栖贤山脚下,有一个古老的村庄——芦山村。该村依山而建,拥有7山1水2分地,属于典型的山区村。
因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芦山村自然风光秀丽。青山环绕,碧水潺潺;古道质朴,古寺清幽;银杏护寺,白鹭横飞。年,芦山村成功创建浙江省A景区村庄。
全村历来重视生态、人文资源的保护,经过三千年的历史积淀,芦山村拥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山一漾一石桥,一寺一村一古道,渔歌千年尤不绝,分金义重贵知交。”这段跨越千年的故事,至今仍在传唱。
千年渔歌,诗和远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首张志和的《渔歌子》将芦山村的人文魅力展现于世人面前。
得天独厚的西塞山和霅溪天然山水环境,吸引了历代的名臣文士徜徉其间,演绎了近三千年的文明史,也为世人留下许许多多中外皆知、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与典故。
为改善乡村环境,提升旅游形象,芦山村近几年谋划建设了几处大地景观,以绿、紫、白三色彩稻取代普通水稻,绘就了一幅自然画卷。村里还规划了一片花海,栽种向日葵,提升村庄观赏性。
据村干部介绍,接下来,芦山村还会种植彩色油菜花,让大地景观成为芦山村一道更加靓丽的风景线。
知交重义,管鲍传承;芦山村和管鲍文化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早期,管仲和鲍叔牙两人曾栖息于芦山村,清代湖州太守吴绮有诗《游栖贤山》:“......我闻管仲父,栖迟在此久。古迹不复寻,飞英落金斗。”
据传,鲍叔牙与管仲曾来湖州经商,在西崦山(现称栖贤山)分金,留下了分金台、分金岭和分金路等遗迹。古迹至今犹存,管鲍的故事也一直在村中流传。
近三千年来,芦山村村民世代将管鲍二公作为本山土地神圣供奉,设左右两纪念堂四季祭祀,祈佑来年丰收。
▲管仲纪念堂▲鲍叔牙纪念堂每年10月左右,村中还会举办管鲍庙会,邀请戏班子来村演出,以表庆祝。
探古修禅,古寺悠长,芦山村内藏有一条青砖铺就的南宋古道,道狭而长,顺山势蜿蜒而上,直达仙顶寺财神殿前。
古道沿途遍生林木,郁郁葱葱;间有泉水流淌而过,叮咚作响。拾级而上,能感受到青石古阶传来的沧桑气息;行于其间,仿若置身于世外之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间。经古道来到仙顶寺内,耀眼的橙黄色透出一股庄严肃静之感,飞挑的檐角彰显非凡气派。
举目远眺,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映入眼帘。这棵已有年左右历史的古银杏,相传是昭明太子为他早逝的太子妃所种,时光流逝,沧海桑田,这个银杏一直存活至今。
每年10月-11月,银杏叶黄之际,总会吸引不少游客纷至沓来。金灿灿的银杏在寺庙香火的浸润下,仿佛也沾染了点点禅意,陪伴古朴的寺庙走过一年又一年。
金秋已至,银杏泛黄的时节还会远吗?
待银杏换上金装,趁天气晴朗,不妨携亲伴友去芦山村逛逛,感受一番古老银杏的千年故事,奔赴一场深秋里的诗意之约!
部分图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