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老旧农机面临超期服役?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来了。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老旧农机超期服役的问题。
为此,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通过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业机械淘汰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意见》称,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报废农机种类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机动喷雾(粉)机、机动脱粒机、饲料(草)粉碎机、铡草机等,具体补贴种类由各省结合实际从中选择确定。
农机需求迎来新风口
为有效保障湖北省今年4月份早稻生产用机高峰需要,湖北省已组织2万台高性能植保机械有序错峰下田,投入冬油菜冬小麦化学除草作业,并将于3月底前调度30万台耕整地机械和2.4万台插秧机参加春耕。
从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情况看,全国各地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农机具总量预计超过万台套。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当期疫情之下的春耕,大面积使用农机,省时省力,同时也纵深开拓了植保机械的应用场景。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劳动力供应锐减、农业雇工成本高等问题,亟待提高机械化水平,而且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特点,也决定了不同农业机械的使用场景。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年开启了“黄金十年”。当时,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农业机械给予直接补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这些都极大释放了民间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年,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
这一目标在年实现了。
1月12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在“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称,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70%,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虽然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大量老旧农机超期服役的问题,这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影响。
林国发称,老旧农机超期服役,跟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效益偏低,新置农业机械虽然有一定补贴,但仍然需要支付较大成本,种植户更偏向于修修补补继续使用。然而,使用老旧超期服役农机,容易出现燃料效率低、排放污染大的问题,且增加了农业机械耕作时的不安全,出现人身伤害等情况。超期服役农机在当前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应该淘汰更新。
《意见》将实施范围由部分省份扩大到全国,将报废机具种类由原来的2种扩大到7种,同时适当提高了资金补贴标准。业内认为,这将使得农机需求迎来新风口。
《意见》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各省”)也可结合实际,选择部分市县(场)开展试点再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推动农机化发展,既能促进农业生产省工节本,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又能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比如,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省去了育秧环节,亩节本元以上;玉米机械化收获与人工作业相比,生产效率提高20~25倍,每亩可节约人工费用40~60元等。这些高效智能和专业化的农业装备技术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满足了农业种养规模化和商品化率趋势,提高了农产品竞争能力。
特色产业、丘陵山区需求强劲
“机器换人”虽是大势所趋,但影响国内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存在着诸多原因。
林国发解释称,一方面跟国内农业以中小农户为主、地块小等客观因素有关;另一方面是缺乏符合国情需求的农机。
先来说疫情期间带来的需求,春耕期间的居家隔离,让人们不得不考虑植保无人机。这是近年来无人机跟植保领域的结合的结果,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无人驾驶和远程操控,而且效果高。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