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油菜品种在盐碱地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半壁江山。油菜也是我国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不与主粮争地,在确保主粮绝对安全不动摇的国家战略下,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增强我国油料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且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供给安全面临巨大风险。为了破解这一现状,王汉中院士带领团队经过10年攻关最终选育出油菜新品种“中油杂”。

中油杂高产又耐盐

1.产量翻倍

年4月,“中油杂”在在湖北襄阳测产达到.19公,刷新了长江流域油菜籽高产纪录,在-全国长江下游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中,单产21.11公斤/亩,对比全国正常平均亩产公斤,其产量翻了将近一倍。

在出油率方面,此次产出的油菜含油量达50.8%,而全国平均水平是42%左右,出油率高。

“中油杂”高产的性能得益于它高密度的种植模式。理论上讲,一亩地种的庄稼越多,产量就越大,但是密集种植会导致植株的叶片相互遮蔽,太阳晒不到,庄稼长的就不好,但“中油杂”不会,它的分支角度更小,高密度之下呢,互相不隐蔽不影响,而且株型更紧凑,高度更一致,便于收割机工作。

过去的,我国油菜大面积生产种植密度偏低,仅1.5万株/亩左右,制约了耐密型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而王院士的“中油杂”,每亩可以种万株,种植密度提高了整整一倍。

密密麻麻的菜花田

2.在盐碱地也能高产

年的6月,“中油杂”在江苏盐城盐碱地里刷新盐碱地油菜种植产量记录。亩连片种植“中油杂”,密度高达6万株/亩,机收实产达2.87公斤/亩,亩产油量约16.1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单产增加59.5%,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创盐碱地油菜高产新纪录;

革命性的意义

更高效地利用土地

油菜本身就具有耐盐的性能,它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钠并富集于叶片当中,油菜生长的越好,对于土壤的全盐量,钠含量的降低程度越明显。通过秸秆还田等方法,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并降低盐碱度,可以将一些盐碱地和正在盐碱化的土地重新变回优良耕地。

目前,我国有5亿多亩盐碱地,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有1.85亿亩,而可用于油菜生产的面积在1亿亩左右,而我国现有的油菜种植面积也在一亿亩左右,如果这些地全部种,我国的油菜产量可以翻一番。并且,我国南方还有约万亩亩的冬闲田可用于种植油菜,这不仅可以在不与主粮争地的情况下高效利用土地,在油菜和粮食作物轮作的情况下,下茬的粮食作物可以增产10%左右。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有限,而且我们还要优先地保水稻、小麦、口粮的绝对安全。在此条件下不与即不与主粮争地又可以高效利用土地的“中油杂”无疑是目前状况的最优解。

2.保障粮油安全

年,国际四大粮商联手坐空中国,哄抬大豆价格,当时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国内企业高价买入大豆后,大豆价格又瞬间回落,导致多家企业破产清算,随之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效应,首先的大豆价格的难以调控,在着是经济受到冲击,影响国家正常税收。

我国是油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我国食用油对外依赖高,且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有极高的“卡脖子”风险。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能实现关键作物自产自销,摆脱依赖,我们的饭碗随时都会被别有用心之人砸烂。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强调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中油杂”的出现无疑是中国科学家为粮油安全提交的优秀答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pinzx.com/afhzp/3129.html

当前时间: